教學人員
口語
普通話和廣東話
寫作語言
中文
專業領域
- 中醫內科臨床,尤其是呼吸、心腦、消化等專科
- 腹針、頰針治療痛症(尤其是頸肩腰腿痛)、中風、眩暈、耳鳴、耳聾等
- 中西醫結合防治呼吸、熱病及心腦血管疾病
- 中醫內科學教學與臨床培訓
- 中醫急症教學與臨證
學歷
2008年 | 廣州中醫藥大學,獲醫學(中醫內科學)碩士 |
2015年 | 師從中國著名”國醫大師” 劉敏如教授 |
2001年-2006年 | 衛生部、管理局第三批-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國醫大師”周仲英教授學術經繼承人,考評合格出師 |
2005年 | 師從平衡針灸創立者北京軍區總醫院王文遠教授 |
2004年 | 師從中國著名中醫針灸學家,腹針發明人,腹針療法創始人薄智雲教授,第二批親傳弟子 |
1998年 | 廣州市呼吸病研究所RICU進修結業 |
1998年 | 廣東省人民院英東心臟中心CCU進修結業 |
1996年 | 瀋陽軍區總院神經內科進修結業 |
1982年 | 成都中醫藥大學,獲醫學學士 |
目前工作簡介
學會及雜誌職務
2021年-8月至今 |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呼吸專業委員會顧問 |
2020年-2月至今 | 香港醫管局中醫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中醫專家小組成員 |
2010年-4月至今 | 香港中醫醫結合醫學會會務委員、永久會員 |
2019年-至今 |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脾胃專業委員會副主委 |
2019年-至今 |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會員 |
2017年-至今 | 香港大學中醫校友會學術顧問 |
2016年-至今 | 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腹針傳承委會委員 |
2016年-至今 | 世界中醫藥聯合會熱病專業委員會理事 |
2015年-至今 | 世界中醫藥聯合會急症专业委员会理事 |
2012年-至今 | 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醫學專業委員會顧問 |
2003年-至今 | 中國中醫急症雜誌編委 |
2008年-2016年 |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理事 |
2008年-2012年 | 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編委 |
2008年-2012年 | “十一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傳染病防治中醫責任專家組責任專家 |
2008年-2011年 |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腦病分會常務委員 |
2006年-2014年 | 廣東省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2006年-2018年 | 廣東省中西醫熱病(感染病)學會副主任委員 |
2007年-2010年 | 中國針灸學會腹針專業委員會常委 |
2004年-2012年 |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腦病學會副秘書長 |
2003年-2012年 | 中國中西醫危重病急救學會(現改名急救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2001-2014年 | 廣東省中醫熱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1999-2014年 |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副主任委員 |
工作經歷
2022年 -至今 |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講師高級中醫顧問 |
2016年 - 2022年 |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講師 |
2012年 - 2016年 |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藥學學部副教授 |
2005年 - 2012年 |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教授 |
2010年 | 香港仁濟醫院暨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診所及臨床教研中心中醫內科指導高級醫師科指導高級醫師 |
2004年 - 2008年 | 香港大學專業進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兼職教授 |
1998年 - 2004年 |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副教授 |
1998年 - 2012年 |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主任 |
1997年 - 1998年 |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講師 |
1997年 - 1998年 |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副主任 |
1994年 - 1997年 |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主治中醫師 |
1982年 - 1992年 | 重慶市中醫研究所內科主治中醫師、住院中醫師 |
科研方向與成果
研究領域
研究課題
- 香港中醫藥發展基金:21B1-2/002A徐大基《扶正祛邪——後疫情時代,中醫防治新冠病毒病的策略與實踐》(參與)
- 香港中醫藥發展基金:19SB1-1/005A_R1「提升社區中醫診所應對傳染病防控能力的培訓」PI, 1/1/2022 – 31/12/2022
- 香港中醫藥發展基金:19SB2/012A陳海勇「中醫藥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療效的循證醫學證據研究與推廣」(參與), 1/12/2020-30/11/2021
-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益氣活血法對膿毒症患者免疫調理的研究2011年
-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腹針治療急性頸性眩暈療效評價研究2011
- 國家科技部、衛生部、財政部、發改委重大專項子課題:重大傳染病中醫藥應急救治能力建設——名老中醫防治傳染病經驗資料庫及挖掘系統 2008年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聯合基金專項)嶺南常見病毒性疾病的濕熱特徵及證治機理研究子課題: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濕熱特徵的臨床驗證及治法評價 2007
-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腹針療法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發熱的臨床研究2006年
- 廣東省自然基金 嶺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醫證侯分佈及辨證規範化研究2005年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中醫證候分佈及辨證規範化研究2004年
- 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 周仲瑛教授解表祛濕法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研2004年
-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高血压性中、大量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和中医药治疗的研究” 2004年(參與)
- “十五”国家重点攻关項目 中风病急性期综合治疗方案研究(參與)2005
- 廣州中醫藥大學 中藥退熱劑不同給藥途徑對病毒性高熱的退熱機理研究2002年
- 廣東省中管局 柴莪退熱栓對外感高熱衛分證、衛氣同病證的臨床研究 2001年
- 廣東省科技廳 魚腥草注射液治療急性呼吸道感染系統評價 2001年
- 廣東省科技廳 穿琥寧注射液治療急性呼吸道感染系統評價 2001年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项课题 從流行性出血熱探討溫熱病防傳杜變的臨床機理1989年(第二研究者)
獎項
-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年度導師工作品質評估優秀個人稱號2014
- 廣東省中醫藥局授予 廣東省優秀中醫臨床人才 2012年
-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PBL教學評估優秀獎 2012年
-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教學課件製作一等獎 2012年
-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教學觀摩二等獎 2012年
- 廣州中醫藥大學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嶺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醫證候規律與療效研究 2009年
- 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屆教學名師 2008年
- 廣州中醫藥大學教學改革二等獎 急救思路引導教學法的研究與實踐 2008年
- 中華中醫藥學會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高徒獎 2007年
- 中華中醫藥學會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出師論文優秀獎 2007年
- 教育部第七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高教理科組優秀獎《中醫急診學》課件2007年
- 廣東省醫學會首屆省醫藥類教學媒體教材評比網路組三等獎《中醫急診學》課件2006年
- 教育部 第六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高教理科組優秀獎《中醫急診學》課件2006年
-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傑出教師獎 2006年
- 廣州中醫藥大學新南方基金優秀教師 2005年
- 第二屆顏德馨中醫藥人才獎勵基金抗SARS特殊貢獻獎 2004年
- 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成果一等獎 中大量腦出血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2004年(參與)
- 廣州中醫藥大學 實踐教學優秀帶教教師 2004年
- 廣州中醫藥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 中醫急診學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實踐與改革2004年
-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先進會員 2004年
- 廣東省政府 廣東省抗擊非典型性肺炎一等功
廣州市政府 廣州市抗擊非典型性肺炎模範個人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 抗非優秀科技工作者
中國科協 全國抗擊非典型肺炎 優秀科技工作者
全國婦聯、衛生部、廣東省政府、廣州市政府分別授予所領導急診科抗擊非典模範集體2003年
-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先進工作者2002年
- 廣州中醫藥大學教學科學優秀論文 急性出血CAI軟體的製作設計思路 2001
- 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從流行性出血熱探討溫熱病防傳杜變的臨床機理 (排名第二)1994年
教學經歷
中醫內科學(本科、碩士課程)、中醫急症學(本科、碩士課程)、金匱要略、溫病, 腹針療法臨床應用(碩士課程)、內科急重病證與中醫辨證救治概述、方劑學、經方臨床應用(碩士)。中醫診斷學;醫學檢查報告的分析及其中醫臨床應用等。
臨床專長
2022年3月 | 參與COVID-19 Omicron一線門診治療工作 |
2016年6月 - 至今 |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诊所(沙宣道\中環)\港怡醫院中醫全科門診(中醫內科呼吸、心腦疾病及消化;婦科等;腹針、頰針治療痛症、中風、眩暈、耳鳴、耳聾) |
2012年–2016年 |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藥學學部中醫臨床中心全科門診 |
1994年–2012年 |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廣東省中醫院)神經病專科、中風專科、治未病專科、中醫傳統療法中心、針灸科等專家門診;內科、急診科門診 |
1982年–1992年 | 重慶市中醫研究所內科(呼吸、心臟、消化、泌尿)、肛腸病房,內科、針灸門診 |
發表論文
著作及教材
- 徐大基 中醫專家教你防疫抗疫—新冠肺炎、流感防治必備.香港2020.4參編 、主審
- 金妙文、郭立中、周仲瑛 教授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精粹.香港:2019.10月副主編
- 羅 翌 急救醫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衛生部“十二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 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規劃教材中西醫結合專業)
- 羅 翌 急救醫學學習指導與習題集 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配套教材.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 梅廣元、鄒旭、羅翌. 中西醫結合急診內科學.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 李志軍 內科危重病中西醫結合診療對策.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副主編
- 馮維斌 呼吸科專病中醫臨床診治第三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副主編
- 方邦江 中醫急診內科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副主編
- 張伯禮 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中醫內科卷. 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2014. 編委
- 黃培新、劉茂才 神經科專病中醫臨床診治(第三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年10月. 編委
- 餘紹元 中西醫結合內科學(二版)》.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編委
- 餘小萍 社區臨床常見病證及處理.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8 .編委
- 王永炎、張伯禮《中醫腦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編委
- 薑良鐸 中醫急診學(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編委
- 梅廣元 內科急危重症中醫診療與搶救全書 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97年.編委
- 餘小萍、羅頌平、劉清泉 社區臨床常見病證及處理(第二版).北京:中國
- 中醫藥出版社.2021.編委(待出版)
發表論文(第一作者、通訊作者)
- 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中醫藥防治進展與展望. 香港中醫雜誌.2020,15(2)參與
- Guo J, Qin Z, Lau NC, Fong TL, Meng W, Zhang ZJ, Luo Y, Wong VCT, Feng Y, Chen H#. Chinese Medicine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A GRADE- Assessed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m J Chin Med. 2021 Dec 2:1-31. doi: 10.1142/S0192415X2250001X.(參與)
- 腹針治療頸性眩暈發作110例臨床療效研究.香港中醫雜誌.2016,11(4)通訊作者
- 基於建構主義理論的中醫臨床課程改革的教學實踐.河南中醫.2014,3(2):201-203. 通訊作者
- 參附注射液改善慢性心力衰竭肺水腫理化指標的臨床觀察.中華中醫藥雜誌.2014,29(12):4043-4044. 通訊作者
- 中醫藥靶向神經血管單元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思考.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2013,33(9):1276-1280. 通訊作者
- 循壞miRNA調控PPARγ介導定向分化神經幹細胞及中藥幹預的思考.時珍國醫國藥.2013,24(6):1539-1542. 通訊作者
- 當代名老中醫治療流行性感冒醫案72則的中藥配伍及方證規律關聯分析. 時珍國醫國藥.2013,24(7):1767-1769. 通訊作者
- 當代名老中醫治療肺結核醫案的中藥配伍及方證規律的關聯分析.新中醫2013,45(3):156-157; 通訊作者
- 基於範例推理傳承名中醫防治傳染病經驗思路研究.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29(7):461-462. 通訊作者
- 中醫、中西醫結合急危重症臨床研究方法的現狀及思考.中醫雜誌. 2012,53(5):390-392. 通訊作者
- Application of Data Mining Technology in Excavating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from Famous Herbalist Doctors.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Chinese Medicine (ITCM2011)美國亞特蘭大第二屆國際中醫資訊學學術研討會大會 2011
- 當代名老中醫治療愛滋病的辨證論治經驗統計分析.臨床醫學工程.2011.18(8):1316-1317. 通訊作者
- 當代名中醫痢疾醫案43則中藥配伍及方證規律的資料採擷分析.臨床醫學工程.2011.(3):412-414.通訊作者
- 當代名老中醫治療流行性感冒的辨證治療經驗挖掘.深圳中西醫結合雜誌.2011.21(3):154-156. 通訊作者
- 普濟消毒飲治療急性扁桃體炎35例.中國中醫急症.2010(11) :1958-1958.通訊作者
- 腹針療法在急診的運用.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端育.2010.(18):215-216
- 當代名中醫治療肺癆的辨證論治經驗統計分析.江西中醫學院學報. 2010(5):39-41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學調查及臨床特徵的分析.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端教育.2010(17):178-181
- 當代名老中醫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辨證治療經驗統計分析.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端育.2010(17):183-184
- 試談薄氏腹針療法與臟腑經絡理論的關係.新中醫.2008,40(9):1055-1056;
- 建構主義理論在中醫急診教學中的應用探討,中醫教育,2008,27(3): 30-32
- 新香沖劑治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研究.遼寧中醫雜誌,2007.34(12):1726-1728
- 清氣涼營法治療成人麻疹出疹期臨床初探.四川中醫.2005.23(7):66-68;
- 柴莪退熱栓治療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臨床研究.中國中醫急症.2005.14(6): 505-506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發熱2502例中醫證侯分析.浙江中醫雜誌.2005,40(5):221-222
- 黃芪注射液合燈盞細辛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40例療效觀察.新中醫.2005,37(5):44-45
- 急診SARS患者初診時血常規特點分析.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誌.2003,10(6):375-377
- 急診SARS中醫證候特點分析.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誌2003.10 (7):201-203
- 急診61例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初診臨床特點分析.中華急診醫學.2003.12(8)
- 冠心血瘀證患者白細胞CD11b及CD18表達研究.中國中醫急症.2003.12(6):243-244
- 清氣涼營湯治療登革熱18例臨床觀察.新中醫.2003.35(7):33-34
- 632例急診眩暈患者中醫證型特點分析.新中醫.2002.34(6):29-30
- 莪退熱液灌腸治療外感高熱40例臨床觀察.中國中醫急症2002.9(1):12
- 34.181例急性中風病不同證候併發多器官功能障礙臨床分析.新中醫.2001.33(2): 33-34
- 從流行性出血熱探討溫熱病防傳杜變的臨床機理[J].新中醫,1995.27(11):31-32
- 脾腎陽虛合劑延緩衰老的臨床觀察. 天津中醫.1989.(02):10-11
- 微量元素與中藥歸經.實用中醫藥雜誌.1990(4):38-40